辽宁抗日英雄:杨靖宇
抚顺市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生平经历
l 豫南起义
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盛气凌人地说:“怎么啦?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
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今河南工程学院);192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7月15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杨靖宇牺牲后,被安葬在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的靖宇山上。
l 初到东北
抚顺结情
1929年8月,杨靖宇被刘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他一到抚顺,即在西露天矿当上了一名矿工,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
为便于工作, 杨靖宇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4号房间居住。杨靖宇看矿工中山东人居多,便自称是与河南省东北部相毗连的山东省曹州人氏,名叫张贯一。杨靖宇拿起丁字镐和矿工们一起下到潮湿阴暗的矿井,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吃着发霉变质的玉米面窝窝头。这里的矿工每天都有被饿死、打死的,被爆炸的瓦斯熏死、烧死的。矿工们对他不摸底细,怕是矿上派来的侦探,竟以怀疑的眼光看他。有时矿工们一起唠嗑,他一来,就不唠了。杨靖宇想接近这些矿工,可大家又不愿意与他说话。杨靖宇对此不但不急躁,反而感到高兴。杨靖宇知道,矿工们对他冷眼相待,说明了他们的警惕性高。
一天,一位老矿工一出矿井就摔倒在地,原来是几天没吃饱饭了。老矿工没钱请医生看病,家里又无米下锅,只好去找工头借钱。工头不但不借,反而叫人打了他一顿,说他怠工,并要开除他。下班后,杨靖宇及时赶到老矿工家里。老矿工见杨靖宇进屋,默默地看着,一言不发。杨靖宇知道老矿工怀疑自己的身份,就把自己仅有的两块大洋送给老矿工,转身就走。这时,老矿工眼含热泪,拽住杨靖宇不让走。老矿工激动地说,你来这些日子,我看出来了,你和别人 不同,大家也都在议论你。杨靖宇说,我和你一样,都是遭大罪受人欺的煤黑子。老矿工说,我们过去遭受的打击太大了,日本鬼子的手段可毒辣了。老矿工还向杨靖宇谈了许多矿山的情况。以后,矿工们对杨靖宇的态度也明显地转变了。经过一段接触,矿工们见杨靖宇耿直、热心、体贴人,都亲切地称其为“山东张”。杨靖宇将军身高1.93米,是中国人里罕见的高个子;又因其语言天赋,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关东大汉。有的人因其身材高大,称之为“张大个子”。
杨靖宇在同矿工们的接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如“拜把子”、组织兄弟团、识字班等形式,把矿工们组织团结起来。杨靖宇不急于组织工会,开展政治斗争等过高的要求,而是先从经济斗争入手。当时,日本矿主为了更大限度地压榨矿工们的血汗,决定裁减人员,加长工作时间,一方面使许多矿工失去饭碗;另一方面,加重了矿工的劳动强度。矿工们怨恨交加,都来找杨靖宇出主意。杨靖宇借此机会发动矿工,开展罢工斗争。矿工代表向日本矿主提出了如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如日本矿主不答应,坚决不复工等要求。遭受很大经济损失的日本矿主被迫答应了矿工们的条件。这一时期,抚顺党组织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矿工们也更加信任“山东张”。杨靖宇作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与抚顺矿工们结下的情缘,至今广为流传。
由于在抚顺领导当地矿工罢工,杨靖宇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改名原因
1932年,中共派杨奠坤到吉林,组建武装队伍,进行抗日斗争。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负伤,返回哈尔滨治疗。接替他的是满洲省委的战友,后来大名鼎鼎的抗联英雄--杨靖宇。由于杨奠坤在抗日队伍中威信较高,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部队士气。因此,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决定改名。他了解到杨奠坤说话时的声音佷像“靖宇”,而且“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因此,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决定改名。
l 举旗抗日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2年11月杨靖宇被派往南满,到吉林磐石一带视察。他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杨靖宇领导游击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粉碎了敌人4次围攻,并主动出击,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30余人,缴获许多武器弹药。游击队在战斗中越战越强,由建队时的不足百人,扩大到250余人,声威遍及南满。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抗击侵略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关于建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传达到南满后,杨靖宇从南满实际出发,立即把这一指示精神贯彻到实际斗争中去,明确提出动员一切力量,联合抗日。当时,南满磐石地区有许多股各种番号的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其中主要有“老长青”、“朱司令”、“云中飞”、“青林”、“毛团”、“殿臣”、“赵团”、“马团”、“三江好”、“曹团”等队。杨靖宇采取写信、发传单、派人主动联系等办法,做团结争取工作,共同抗日。特别是在“马团”、“赵团”受日伪军进攻、处境困难的情况下,他立即带队去解围。这两支队伍后来和南满游击队团结战斗。杨靖宇曾亲自出面去做多次围攻过抗日部队的“毛团”的工作,最后,经过争取,该团首领毛作彬同意与游击队联合作战。这对其他反日义勇军、山林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磐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联合这些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发动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杨靖宇任政治委员。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山林中,杨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队的首领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为总指挥。除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所属部队外,其他各抗日部队共编成8个支队,并且划分了活动区域,统一调动。杨靖宇指挥这些队伍和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取得了1934年反“讨伐”的胜利。
根据满洲省委的决定,杨靖宇于1933年9月18日,在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独立师下辖两个团。全师共有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此时,杨靖宇根据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采用避实击虚,积极防御作战方针,联合其他抗日义勇军伺机打击敌人。他带领司令部直属部队往返于沈海铁路东西、梅河口至集安公路两侧,连续进行了通化水曲柳、临江三岔子、金川大荒沟等一系列战斗,狠狠打击了敌人。到1934年8月,独立师已发展到800余人,团结了一大批各种抗日部队。所属部队活动区域已扩展到辉发江南北两岸10余县,给日伪在南满的反动统治造成了极大威胁。
杨靖宇在作战中制定了士兵优待条例、作战奖励条例等,使部队在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于1934年11月7日,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辖两个师,杨靖宇任军长和政委。1935年3月,杨靖宇率领部队,开辟了清原、新宾、桓仁等游击区。到1935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总人数比1934年增长1倍。
1936年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鼓舞下,为了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辽宁与吉林毗连的东部地区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从2月至4月,第一军与日伪军作战11次,歼灭日军60人,伪军382人。1936年7月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军部下辖教导团和3个师,全军共有3000人。
南满大迂回
1935年秋,河里根据地已成了敌人的重点“讨伐”地区。一军司令部所在地临江板石沟周围,每一座村庄,每一条要道口,都密密麻麻地驻满了日伪军。为突破敌人重围,重新掌握战争的主动,杨靖宇决定先给敌人一个“声东击西”。8月中旬,杨靖宇率军部教导团一百五十人开始行动。他不走大路,专走林间小路,穿山越岭,向西行进,进入柳河境内,寻找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环节。20日,杨靖宇突然率部向驻守柳河黑石头大道的伪军三百余人发起了猛攻。我军指战员从山林中冲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白刃战,一次毙伤敌人六十余名,俘虏十余名,缴枪一百五十支,迫击炮一门,胜利突出重围。杨靖宇早已料到敌人肯定会大兵云集柳河“围堵”我军,西进一段路后,突然掉头向东,重回出发地,寻找出山的机会。敌人发现杨靖宇在柳河“破”了他们的包围圈,大为惊慌,急令万余“讨伐”大军西移,给我军留下了一个“裂口”。杨靖宇再次悄悄出发,一路东南,穿越莽莽苍苍的长白山密林,大踏步行进数百公里,离开河里山区,进入通化、浑江境内,将敌人的“讨伐”大军全部甩在身后。 10月中旬,杨靖宇开始实行他调动敌人、为河里根据地解围的计划。他将军部教导团一分为二,一部以急行军速度向东直插,进至位于中朝边境上的辑安,突然攻克防御松懈的敌伪据点榆树林子,毙伤俘敌二十多人,缴获步枪二十五支和一大批棉布,解决了部队的冬装。他自己率领少数部队,西进桓仁,找到了失利的一师部队,与其合兵一处。不久,东出辑安的部队按照他的命令,有意“暴露”一军军部的番号,然后火速赶至桓仁,与一师部队会合。然后,杨靖宇让部队休息,派出许多侦察员,严密监视敌人的动静。
杨靖宇先是在柳河“突出”了重围,然后又突然出现在几百里外的辑安,让指挥“大讨伐”的伪第一军管区司令官于芷山一时如坠五里雾中。于芷山毕竟是杨靖宇的老对手了,冷静下来后,他突然意识到这两处出现的杨靖宇都可能不是真的杨靖宇,而只是杨靖宇派出的小部队,目的仍是要借此弄昏他的头脑。于芷山对自己在这次“大讨伐”中使用的新战术深为自信,坚决不相信杨靖宇真能突出重围。他决心对这两处出现的“杨靖宇部队”置之不理,“以静制动”,看看杨靖宇“还会耍什么花招”。
于芷山的“老谋深算”让杨靖宇颇感意外,但他很快就为自己突然发现的更大战机激动起来:为进行这次大“讨伐”,伪奉天军全部出动,整个辽南地区防御空虚。于芷山做梦也不会想到,杨靖宇敢于远离自己的根据地,向千里之外的辽南地区进行长途“游击”。他想不到的事情,正是杨靖宇要做的事情!杨靖宇当下决定:率部向敌人大后方长途出击!你打我的后方,我打你的后方!
11月下旬,杨靖宇率领军部教导团和一师一部出发,一路专拣山路、险路、小路行进,昼夜兼程,大踏步地向南跃进了二百公里,进入宽甸境内,很快就联系上了当地的一些抗日山林队,组成了一支五百余人的队伍,于28日大白天,突然攻下了距河里已有千里之遥的宽甸县步达远街。该镇是进入辽东半岛的门户,距离敌伪统治的心脏城市之一奉天也不过数百里,杨靖宇的突然出现,立即引起了整个南满震动。大连、奉天等地的日伪政权紧急“询问”奉天的于芷山,刚刚打下步达远街的是不是杨靖宇?如果真是杨靖宇,奉天军将采取何种措施,以维护辽南的治安?这时杨靖宇正站在步达远街头,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他说:同胞们,我就是杨靖宇,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就要分兵西进和南下,解放辽东半岛,光复沈阳!群众一片欢呼声。于芷山接到所有这些“询问”和报告,急得热汗直流,面呈菜色,急调驻防奉天的伪军前去“讨伐”,此时他不能不相信这支千里南下的抗日军就是杨靖宇的部队了!开完群众抗日大会,杨靖宇率部“南下”,一路急行,给当地的汉奸造成了一种他真要南下辽东半岛的强烈印象。汉奸们立马将事情报告给奉天和大连,于芷山和大连日军空前紧张起来。杨靖宇南进了数十里,突然掉头进入山林,折向西北,两天一夜行进了三百里,悄悄到达本溪城外。12月未的一天深夜,一军远征部队联合当地的多支山林队,对本溪郊外的日本碱厂发起了突袭。一时本溪城里城外,枪声响成一片。本溪是辽东重镇,与奉天近在咫尺,奉天的城防军已被于芷山派往辽南,城中除了伪警察就再没有了别的兵力。于芷山再也“镇静”不下去了,杨靖宇敢打本溪,就有可能出奇兵突袭奉天!他当即急令“讨伐”东边道的敌军回师辽南、本溪、奉天各地,布署防御,不让杨靖宇再“有机可乘”。至此,伪奉天、安东两省1935年度的“秋季大讨伐”再次以失败告终。1936年1月上旬,杨靖宇率部胜利返回河里根据地。
从1935年的8月到12月,不到五个月内,杨靖宇孤军南征,在敌人统治严密的地区迂回行进两千多里,东至中朝边境,南到辽南,西到本溪,到处开花,创造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史上极为光辉的一章。
痛击邵本良
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活动在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汉奸邵本良一群土匪的配合下,开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为粉碎敌人这次“大讨伐”的阴谋,杨靖宇带领军部和一师部分指战员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次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
杨靖宇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采取麻雀战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歼灭了许多敌人。一日,杨靖宇率领的小分队走到新宾的大琵琶岭时,被敌人发现,杨靖宇集中火力歼灭了60多名伪军。一天,杨靖宇他们在鸡房子岭吃饭,邵本良得知后,派200名骑兵追来,杨靖宇便让战士们用轻机枪扫射,敌人丢下5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几次败仗之后,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挥下,想找机会与杨靖宇决战。杨靖宇看透了敌人的阴谋,便将计就计,让战士们一路上丢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制造逃跑的迹象,敌人信以为真,派邵本良余部紧追不舍。而我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风雨不误,日夜兼 程,长途跋涉千余里,迂回到凤城县的梨树甸子。杨靖宇布置好埋伏圈,待邵本良残部完全进入伏击圈内后,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开火。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几乎所有的残敌。邵本良仅带着7名土匪逃掉。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讨伐”。
杨靖宇痛击邵本良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抚顺地区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战士们的斗志。
l 斗争低潮
罪恶的“集团部落”
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日军对抗联进行了疯狂的报复。1934年至1936年三年间,日伪军仅在通化地区就烧毁民房1.4万间,废弃耕地33万亩,将1.2万户居民赶入“集团部落”(当时农民称之为“归大屯”)。“集团部落”,就是把散居各地的人家强行集中一处,一个“部落”通常为百户左右,也有更多的,最少不低于50 户。周围筑两丈左右高的围墙,四角建炮楼,墙外挖壕沟,拉上铁丝网。“部落”内除由青壮年组成“自卫团”,还驻扎警备队,有的是伪军,有的是日军。选址都是交通便利处,并修筑警备道,有警备电话,与县城和附近“部落”连通,一处遭袭,别处即来增援。平时进出搜查,粮食、盐、布匹等等,凡是“抗联”需要的一切,严禁带出“部落”。人还要登记,叫“挂号 ”。来客人要“挂号”,串亲戚要“挂号”,不“挂号”就会被视为“通匪”。来客人要有“居留证”,串亲戚得办“行路证 ”,上山打柴,下河抓鱼,都得有证,连到河边挑水也得有个火印木牌。
1933年春,“集团部落”先在吉林省磐石县试行,之后陆续在包括热河省的东北四省推行,1938年基本完毕。用当年“抗联”文件中的话讲,“遍地的集团部落”。
“抗联”始终都是游击战,能打就打,打了就走,不能打当然也走,人熟地熟,走到哪儿都不愁吃住。东北人烟稀少,但多偏僻的地方都有人烟,因为早年这些土地大都无主,开垦了就是自己家的。“抗联”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军事编制,没有后方,因而也就没有兵员、给养、弹药补给,可到处都有人,有人民群众的支援,这一切基本就不成问题了。这是一种人民战争,最深厚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可“遍地的集团部落”后,根据地、游击区成了无人区,“抗联”与群众分离了,就像鱼儿没了水、瓜儿没了秧。从此天大房子地大炕,野菜树皮是食粮,饿死冻死的比战死的多。
日军还在吉林东部实行“三光政策”,一年间屠杀10万吉林人民。并对抗联进行频繁讨伐。使抗联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两次西征
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后,杨靖宇将军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与关内红军打通联络、摆脱日军包围,避免东北抗联与国内抗战隔绝,提出了西征与关内的抗日部队共同抗战决定。
第一次西征
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于1936年5月消灭邵本良部队之后,来到本溪县草河口山区的汤池沟,举行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研究决定向西挺进打通与关内中央红军取得联系的西征事宜。不久,杨靖宇从日伪报纸得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方非带了几十人进到热河”。断定方志敏率红军到了热河,为了打通与关内的联系,他毅然决定采取西征的行动。于是,命令1师马上组织部队出发西征,与关内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日。西征部队以抗联1军1师为主力,由1师师部、警卫连、三团和少年营,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和师长程斌、师参谋长李敏焕带队开始西征。途中,由于西征部队前进严重受阻,另外,当地群众对他们不了解,增加西征的难度。为了避免损失,7月8日,师部决定化整为零,分三路返回。1师师部在回师途中在辽阳、本溪交界处,与跟踪追击的驻本溪连关山日军守备队、第二中队展开了激烈战斗,毙日军今田大尉以下官兵70余人。虽然第一次西征失利。但是,西征摩天岭战斗的胜利鼓舞抗联战士精神。杨靖宇将军决定再次西征,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
第二次西征
1936年11月,杨靖宇率部来到桓仁县外三堡,召开有军部领导人和3师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杨靖宇认真总结了西征经验教训,决定把第三师部队改编为骑兵,趁敌人不备,迅速突向铁岭、法库一带,在冬季利用辽河封冻之际,冲到热河,进而找到党中央和红军。这一计划使抗联上下一片欢呼,负责全师训练工作的杨俊恒参谋长披星戴月地为部队挑选良驹,希望西征早一天出兵。因为部队里大多数战士都不会骑马,训练骑术成了出兵前又一件大事。杨俊恒整天在马背上上下翻滚,一遍又一遍地给战士们作示范。
“不用害怕,记住,心一定要细,手抓紧缰绳,上身贴马背,双脚踩牢马蹬,猛一用力,翻身上马……”,就这样,从晨曦到夜幕降临,他修长的身影一直留在战马嘶鸣的训练场地上,经常忘了喝水和吃饭。10余天过去了,他原本魁梧的身材变得黑瘦。虽然每天训练都很累,但笑容始终挂在战士们脸上,他们时刻准备开往前线。1936年11月下旬的一个夜晚,一阵集合号响起,400多名抗联战士在训练场上紧急集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跃上战马,冒着凛冽的寒风,挥师西征。为了隐蔽起见,部队白天休息,夜间行军,可还是被日军发现了,1000多个鬼子紧紧“咬”住抗联部队,师部决定狠狠地教训一下身后的鬼子们。第三师骑兵部队来到一个地势较高的山坡,杨俊恒手挥大刀,大喊一声:“冲啊!”率先扬刀冲向敌人。战士们个个英勇无比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斗,一时间,枪声震天,地上的雪花被战马溅起半米高,不可一世的日军突然遭受攻击,惊慌失措,弃枪而逃。如此几次,第三师西征部队冲破敌人封锁,途经兴京、清原,路经铁岭,跨越南满铁路北段,历经一个月,终于抵达法库县三面船石仿佛寺辽河东岸。胜利就在眼前,抗联战士激动得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然而天公不做美,1936年法库县冬季气候反常,气温偏高,12月下旬的深冬辽河不但没有结冰,反而河水暴涨,水面增宽,奔流不止。同时,各渡口也早有日军严密把守,渡船被敌人控制起来。第三师的官兵们心急如焚,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路血战冲到辽河岸边,却被暖冬的辽河挡住前进的道路。年轻的战士们更是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倒在马背上放声大哭,年长的战士则望着滚滚辽河水默默不语。怎么办?危急情况下,师部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夺取敌人船只,强渡辽河。可惜,擅长山区作战的抗联部队并不习惯平原作战,加上当地没有任何可以隐蔽的东西,刚准备突击就被敌人发现了。顿时,对岸飞来如雨般的子弹,抗联身后的日军听到枪声也闻风而动。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抗联战士们边走边打。由于连续作战,军队得不到休整,人困马乏,掉队者、伤亡者逾来逾多,加之带路向导相继牺牲,敌人紧追,第三师处境十分不利,1937年春,部队不得不返回清原、兴京、西丰抗日游击区。人员损失过半,仅剩下不到百人。第二次西征宣告失败。
l 艰苦抗战
艰难中创造奇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为牵制日本关东军入关,配合、支援全国抗战,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主动出击,制定袭击奉海铁路(沈阳至梅河口)作战计划,进行了新宾黄土岗战斗;又在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宽甸县双山子、四平街痛击日军守备队,毙伤日军水出、陆岛队长以下30余人,在本溪县碱厂沟与日军牛岛部队交战,击毙牛岛队长以下50余人。在本溪县大石湖、桓仁县子、冷沟等地,多次与日伪军激战,有力地钳制了日本侵略军。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东北抗联的存在,似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动摇了日伪反动统治,敌人称杨靖宇为“满洲治安之癌”。为此, 1938年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动日伪军警6万余人,对杨靖宇及抗联一路军进行“大讨伐”,特别强调:“对于捕杀匪首杨靖宇等须全力以赴。”其行动策略是:“同时遇到抗联和抗日山林队,专打抗联,不打山林队;若是同时遇到杨靖宇和其他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不打其他抗联。”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日伪当局采取收买汉奸、政治诱降、组建叛徒武装等方式,对抗联进行分化瓦解。至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端艰难的时期。在反“讨伐”斗争中,杨靖宇率部采取夜袭、伏击、迂回等游击战术,与敌周旋苦战。1938年,杨靖宇指挥所属部队开展一系列斗争:袭击老岭隧道工地敌人,取得蚊子沟、土口子、长岗、岔沟、木箕河、大蒲柴河战斗的胜利,击毙日本指挥官西田重隆,消灭了日伪称之为“剿匪之花”的伪满军“索旅”,粉碎了敌人策划的“东边道大讨伐”。进入冬季,斗争更加艰苦,抗联战士缺衣少食,经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粮食,常常是渴了抓把雪,饿了吃些树皮、野菜、草根。没有鞋穿,就用麻袋片或破布把脚包起来在雪地上行军,常常是空腹与敌军搏斗。由于敌人实行了“梳篦式讨伐”和“狗蝇子战术”,战士们甩掉一股敌人不久又遇到一股敌人,体力消耗很大。加上长白山地冻天寒,气温经常是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不少战士都冻掉了手指和脚趾。由于缺医少药,不少战士为此献出了生命。 1938年夏,由于一师师长程斌叛变,一路军活动更加艰难。但杨靖宇领导抗联坚持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北抗战史上的奇迹。
人物牺牲
1939年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部队伤亡很大。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此后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殉国18周年时,通化隆重举行公祭杨靖宇烈士仪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分别送了花圈。中共中央在悼词中高度评价杨靖宇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1994年,中共驻马店地委、地区行署重修李湾村杨靖宇将军故居和纪念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题写馆名。
1995年1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在李湾村隆重举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落成暨杨靖宇将军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
2009年,杨靖宇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三次公葬
第一次葬于蒙江县
1940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张秀峰确认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
对于杨靖宇将军的英勇和顽强,日军颇感惶惑:杨靖宇自2月15日以来已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被切断食物来源。这些天他究竟怎么生存?为解疑惑,他们命令蒙江县城民众医院的医生解剖检查,看他的胃肠里究竟有什么。经解剖,他的胃肠里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民众医院院长金源大为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敌人将杨靖宇的头颅装在一个长25公分、宽25公分、高35公分、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里,用汽车运到当时的通化省城,在各学校、街道示众,做演讲宣传,并在通化师范学校举行“庆贺”活动。之后又到所属各县示众。
伪蒙江县警察、伪官吏接到命令后,找到县城最有名望的蔡木匠和贾木匠,一夜之间雕刻好了杨靖宇的头颅,并用榆木做了一个八尺长、一尺多宽的碑,请县里写毛笔字最好的李咸阳老先生执笔,正面大字楷书“杨靖宇之墓”,背面署名“岸古隆一郎”,边款小字为“康德七年三月五日立”。伪街公所准备了上等寿材,又请来一位日本僧人。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古隆一郎3月5日亲自出场,在蒙江县保安村北门外的山岗上搭建起祭祀灵棚,为杨靖宇主祭安葬。安葬仪式按日本习俗,在木碑前横拉着两头细中间粗的草绳,上面挂着白色的纸条,焚香供酒,日本僧人礼拜念经。但当时不论在场或不在场的蒙江老百姓却是以此为祭台,默默地真心悼念我们的抗日民族英雄。
第二次蒙江县改名靖宇县
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蒙江县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后,立即筹备为杨靖宇将军重新安葬。
修墓经费解决后,便开始备料、选择墓地、买棺木,这些准备工作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李咸阳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了碑文。石碑正面镌刻“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之墓”13个大字,下款书写着“靖宇县民主政府暨靖宇县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镌刻着杨靖宇将军传略。杨靖宇将军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个平岗上。青砖砌成的墓室,前面横额上写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英名千古”。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杨靖宇将军放大的头像照片。墓室周围砌起青砖花格围墙,墓室门前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墓碑。
第三次遗首与遗骨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日伪当局将杨靖宇的头颅在通化“示众”后,送到当时的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同1940年12月8日在宁安与日伪“讨伐队”战斗中牺牲的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的遗首,一起存放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装在两个盛满福尔马林药水的圆柱形玻璃缸内。后来,这两位烈士的遗首被送到长春医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前身)(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1948年长春解放前,该医学院被国民党保安骑兵第二旅占据。为查找和保护好烈士遗首,经中共东北局社会部联络处驻长春的地下工作小组负责人李野光、李广德向上级请示,同意让掌握烈士遗首下落的亚光医院院长刘亚光,打入国民党保安骑兵二旅卫生队。刘亚光打入卫生队后,利用去医学院给国民党军官兵巡诊的机会,潜入解剖学教室,终于在教室的一个侧室柜内发现装有杨靖宇、陈翰章二位烈士遗首的两个玻璃缸。尔后,刘亚光以到医学院搬取医疗器械为名,伺机将这两个玻璃缸装上车运至二旅卫生队,藏在卫生队五官科内。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次日,刘亚光将两位烈士遗首恭迎至亚光医院。4天后,由李广德同志送到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前线指挥部驻长春办事处。同年12月,松江军区派张羽率5名战士乘火车和步行转到吉林,经五常护送头颅至哈尔滨市,存放于东北烈士纪念馆中。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在哈尔滨瞻仰“东北烈士纪念馆”之后,提出“于抗日联军主要活动地区修建杨靖宇将军墓”的建议,由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代拟报告,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并于同年6月24日用公函通知当时辽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通化市修建靖宇墓”。
杨靖宇烈士陵园工程,由辽东省建工局设计室于1954年6月5日完成第一次设计,并派人携带图纸来通化市征求意见后,在8月中旬又完成了第二次设计。整个设计是古典大屋顶的形式。经省政府批准的工程具体项目有:灵堂陵墓、陈列室、管理所、通道、照明、塑像、浮雕、大门、围墙等,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靖宇陵园决定修建在通化市后,通化市决定把陵园修建在江东胜利街的东山之巅。工程从1954年7月施工到1957年秋竣工。全市的机关干部、企业职工、中小学生都积极参加了土建的义务劳动。
1957年7月15日,朱德委员长为杨靖宇烈士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8月下旬,杨靖宇遗骨由靖宇县移至通化市,用石膏为将军遗骨塑形后,等待迎归遗首进行安葬。
9月25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党政军民在东北纪念馆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恭送杨靖宇将军遗首大会。送灵途中,沿路行人均自动站立肃穆致敬。运送将军遗首的列车到达通化后,通化市党政军民在新通化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将军遗首迎归仪式。
在安葬之前,举行了万人参加的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派代表参加了公祭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在公祭大会上致悼辞。参加公祭仪式并讲话的还有国防部代表邓华、吉林省代表栗又文省长、黑龙江省代表于天放副省长、辽宁省代表张雪轩副省长、河南省代表邢肇棠副省长、杨靖宇将军生前友好代表伊俊山同志。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致谢词。
公祭仪式结束后,各地代表瞻仰杨靖宇将军遗容,举行杨靖宇遗体安葬仪式。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将杨靖宇的遗首与遗骨合葬于青松翠柏的陵墓之中。杨靖宇将军的生前战友、抗联老战士周保中、冯仲云、于天放、伊俊山等为烈士棺椁封墓。
1958年安葬仪式之后,在靖宇县杨靖宇殉国地又建起了纪念碑、纪念馆,使之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在河南省确山县也建起了杨靖宇纪念馆。
2005年在杨靖宇将军诞辰百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通化市人民又投资4000万元,对杨靖宇陵园进行了重新修缮,并在园区内新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以弘扬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精神。杨靖宇陵园目前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
永远的遗憾:叛徒活到八十年代
在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出了很多叛徒,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四个。
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一夜之间,杨靖宇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这个叛徒在解放后的“镇反”时期被枪毙。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张秀峰唯一讲良心的地方,是他在拉警卫排余部叛变时没有去突袭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的杨靖宇。
第三个致杨靖宇于死地的是伪排长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第四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追剿”杨靖宇部队的过程中受伤,被收容在濛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1940年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时,驻濛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雕塑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
次日,程大队接到将杨靖宇的头颅送抵“新京”(长春市)的命令。程斌点名让张奚若干。于是,王佐华和张奚若将杨靖宇的遗体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将杨将军的头颅铡了下来。
程斌大队中的几个抗联叛徒,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除程斌在“镇反”中被枪毙外,其他人则逃脱了应有的审判。张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两年监狱,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1984年还采访过他。他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许多抗联老战士对此终生耿耿于怀。正因如此,叛徒一直逍遥法外。
主要作品
杨靖宇将军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指挥抗联在白山黑水间纵横驰骋,而且还是位出色的文学家。曾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东北抗联当年战斗在日本侵华主力——关东军所盘踞的中心地带,斗争环境异常艰险,所以杨靖宇不可能有大段时间来安心创作大部头作品,他的文学创作多是鼓士气、壮军威的军歌。其中,以《西征胜利歌》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两首最为有名。
l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歌词分五段:首段开宗明义“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地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我们胜利的铁证。”
第二段则言明抗联军纪,指出只有铁的纪律,才能锻造出“无敌的铁军”。“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钢铁般的军纪风纪都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铁军。”
第三段针对中朝两国的相似国情,号召中朝两国人民各阶层的抗日民众团结抗日。“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中朝人民共同团结紧,夺回失去的山河国土,结束牛马亡国奴的生活。”
第四段突出歌曲的主题即抗联的奋斗目标: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推翻“满洲国”。“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进行这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的运动。”
第五段是鼓舞士气的号召,“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的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歌词写好后由军部秘书长韩仁和谱了曲,从此,这首军歌便在抗联队伍中传唱开来。
l 西征胜利歌
创作背景:1936年,杨靖宇为了同北上抗日的红军取得联系,派部队进行了第一次西征。这次西征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战绩。为了鼓舞士气,将军创作了这首歌曲。歌词是:
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
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
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俱欢迎,
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
中国红军已到热河,眼看到奉天,
西征大军夹击日匪,赶快来会面。
日匪国内党派横争,革命风潮展,
对美对俄四面楚歌,日匪死不远!
紧握枪刀向前猛进,同志齐踊跃,
歼灭日匪金田全队,我军战斗好。
摩天高岭一场大战,惊碎敌人胆,
盔甲枪弹胜利缴获,齐奏凯歌还!
同志快来高高举起胜利的红旗,
拼着热血势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铁骑纵横满洲境内已有十大军,
万众蜂起勇敢杀敌祖国收复矣!
上一篇: 辽宁抗日英雄:白乙化
下一篇: 辽宁抗日英雄:王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