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色文化基因工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因研究 > 红色基因研究 > 红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及其内涵分析

红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及其内涵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3 来源:太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任文刚

“红色基因”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月兰州军区视察工作时的讲话:“要发扬红色资源的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14年4月,他在新疆军区视察时再次强调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同年 10 月,在福建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时,要求青年一代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其后在南京军区考察时指出,要把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中,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2016 年,在江西视察,又一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可见,“红色基因”这一概念是理解习近平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以及新时期社会文化教育和发展的关键性概念,有必要加以分析和澄清。理解“红色基因”时,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红色文化,才能进一步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

一、何谓“红色文化”

(一)文化

“文化”的定义没有一个清晰和统一的理解。在西方语境中,文化(culture)一词最早由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提出,他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 “文化”,其涵义是指灵魂的培养。德国法学家赛缪尔·冯·普芬多夫发展了西塞罗这一概念,指出所谓文化是指使人类摆脱野蛮状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成为完全的人。这意味着文化包括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生产,为生活而遵循的一切风俗以及道德教育。在中世纪,文化是指道德、心智和艺术的成就。现代对文化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他认为文化是人类为了传递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而使用的有一定传承性的观念体系。

在中文语境中,“文化”来源于《周易》。《周易》贲卦中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文”和“化”是分开使用的,“文”是指纹理、花纹,引申为装饰修养之义;“化”是指变化,生成之义。第一次将“文”和“化”合在一起使用出现在刘向所著《说苑》。在《指武》一卷中,书中言:“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后,文化一词演化为“人文教化”之义,意指用思想道德等思想规范人的行为。所谓“文治武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维护社会稳定的两种方式,就是指要用文化来教育规范一国百姓,用武力保护国家安全。近代中国学者最早对文化做出明确定义的是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梁氏认为,“文化者”,人类心所能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看法,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文化有教育和内化人的精神的功能,其作用是规范人的行为。第二,文化是人类的共同业务,为每个人所有。第三,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涵和看法。第四,文化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

(二)红色文化

抛开物理学定义,“红色”在文化生活中更多是种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都是作为喜庆和尊贵的象征。在中国戏剧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忠贞、英勇“。红色还是中国的象征性颜色,史记有云:“中国名曰赤县神州”红色“在当代政治语境中象征着革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例如革命歌曲被称作红歌。在当代汉语语境中,除了以上含义外,“红色”还特指中国共产党,一般把所有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文化艺术、影视、博物馆、遗址等,通称为红色文化。因此,当代中国语境中,“红色文化”更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观念价值体系。

大多数学者把红色文化界定为“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理论体系和开展的文化活动,是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然而,在红色文化定位上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特指 1921~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有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指 1921~1979 年改革开放前创造的文化。有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应该包括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和相关的文化产物。然而,这些界定隔断了红色文化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忽视了红色文化的发展性。根据上面的界定可知,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因此,红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传统性、先进性、革命性和时代性,从时间跨度上应该包括有史以来至今的一切相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性其实就体现在其中具有的稳定性因素中,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理论体系战胜其他理论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稳定因素并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体系。这些稳定因素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新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这些稳定因素形成的红色基因巩固了中国文化基因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红色基因的内涵分析

“基因”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的是由DNA序列承载的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基因作为基本遗传单位,储存着生命的全部信息,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基因的特点表现在:一是能忠实复制自己保持生物的基本特性,二是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会表现变异。根据特质,著名的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创造了模因(Meme)一词,用以形容文化传承类似于生物演化的特性。模因,或者说文化基因,通过模仿、变异和选择的过程不断演化,具有稳定性和变异性[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红色基因”这一概念,可以看作是对道金斯这个概念中国化的运用。应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传承和复制的传统文化,二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异。

(一)红色基因的传统文化来源

自中国革命以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一直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论述明确了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色基因的一部分,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基因,其实也是对红色基因的理解。梁启超认为,可以用《论语》中的“修己安人” 概括中国文化核心,学问的最高目的可以用《庄子》中“内圣外王”概括。修己极处是内圣,安人极处是外王。所谓修己,就是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从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到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提倡“立其大忘其小”。也就是说,修己要先树立远大理想,要有信仰,只有理想远大才能做到富贵贫贱都不能变其志。其次,求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中国哲学的名实之争,还有强调致知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求真。中国哲学强调名实相符,概念和事物要相符合。《汉书》中有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学者严师古认为“实事求是”实为“务得其实,每求真是”,这些其实就是“格物致知”的修己之法和目的。最后,中国文化特别强调伦理道德。所谓“诚意,正心”,讲的是求善、守诚信、正其心。这些都构成了修己的重要部分,目的就是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然而,做到这些,人格还不完善,还要做到“外王”,把自我的人格扩大到普遍,惠及他人,所谓推己及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为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为外王之道。中国外王之道指的 “以国家和民众利益为先”的爱国和民本思想,与《礼记》“天下为公”的思想一致。孟子“民贵君群”思想,韩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思想,无不体现了这种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所谓修己安人,内圣外王,基本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求真求善的文化理念和方法,其内核就是以上提到的“立其大”信仰,正心诚信的道德修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民本的求善精神。然而,这种思想和文化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易经》中:“与时偕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强调思想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这都体现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能因循守旧,既要继承以前的优秀传统也要发展新时期的文化。

(二)红色基因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新时期红色基因的继承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改革开放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集体创作的理论体系;二是改革开放后分别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形成的理论体系。新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和建设理论。大多数学者所说的红色文化也特指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文化。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打碎了士大夫们天朝大国的迷梦,有识之士日益感觉到单纯依靠中国传统文化无法救中国。中国知识分子从西方和日本引进各种思潮拯救中国,从戊戌变法的改良主义,到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实业救国,到所谓的立宪救国、无政府主义、复兴儒学等等,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反而导致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直到中国共产党引进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才逐步引导中国走向独立自主。

首先,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先决条件不能变。马克思主义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所强调的先立其大。

其次,实事求是的精神。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了新的解释,“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求”就是研究[8]。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强调思想随时代改变。江泽民进一步发展为“与时俱进”。这也是中国传统求真思想的重要体现。第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的核心灵魂。既是党的最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宗旨。毛泽东最早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时指出,人民的意见和反应才是一切政策的准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理论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党的方针政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的一切活动要“为人民造福”。2014 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群众路线永不会结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以上几点可以说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文化的核心基础,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三、结论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时代文化(时代性)共同结合的结果,隔离开三者的联系就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求真求善的文化基因(立其大,实事求是,民本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思想,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基因就是从传统民本思想而来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马克思“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邓小平“必须和群众打成一片”,习近平的“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无一不体现了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目标。思想随时代而变化,但是唯一的目标和宗旨“为人民服务”却贯穿始终,这才是红色基因的真正内核。传承红色基因,也就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